當前,不少科技企業在踐行ESG理念的過程中,將具有多方參與、多方遵循共識機制、全流程追溯、不可篡改等特質的區塊鏈,作為實施鄉村振興工作重要技術引擎。
在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五周年之際,微眾區塊鏈、金鏈盟FISCO BCOS開源社區聯合舉辦了“鏈筑可持續”ESG系列研討會第四期“區塊鏈下鄉,鄉村振興提速”。
本期研討會由微眾銀行區塊鏈戰略合作負責人鄧偉平主持,深圳大學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副主任、深圳大學鄉村振興研究院院長李凡,神州方圓副總經理周磊,廣電運通創新中心產品總監李斌,上海域乎CEO曹勝虎,從農業金融、農業服務、農業新范式等方面,共同探討區塊鏈在鄉村產業振興和數字農業發展中的作用。
增派科技特派員,區塊鏈構筑農業農村信用與服務體系
從2021年6月開始,廣東省就實施了從“駐村幫扶”到“駐鎮幫鎮扶村”、從“個人式”到“組團式”工作方案的轉變。在“組團式”幫扶形式中,除了行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干部外,增派了“科技特派員”和“金融助理”兩個具有創新特色的角色。
這種轉變折射出科技創新和普惠金融對鄉村振興工作的重要性。李凡表示:“在從個人式到組團式的變化,我們看到科技和金融已經實打實地落實到組團的團隊成員當中。”
目前,“組團式”幫扶形式取得很大成效,幫助農產品打通了銷路和市場,帶動了相關就業人次6.3 萬、農產品銷售15億,培訓人次11萬。
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中,神州方圓利用可信區塊鏈技術,從農業服務、農業生態、農業金融等方面全面助力農業數字化發展。
據周磊介紹,“廣大農村地區,大多數人沒有信貸記錄和征信信息。實現農業普惠金融需要首先解決信用缺失問題,解決農民農企群體融資難的問題。恰好區塊鏈技術可以把農民、農企、銀行、政府機構等參與主體的相關信息上鏈。比如,村集體的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農作物資產、農具農資信息都可以上鏈,從而提供農企人力金融服務、農民工理財、農民大額消費分期、農業保險等農業金融服務。”
在農業服務方面,神州方圓基于微眾區塊鏈牽頭研發的底層開源平臺FISCO BCOS推出的“現代農業服務平臺”,已經成功搭建了人力鏈、權益鏈和商品鏈三條鏈,提供了涵蓋農產品溯源、綠色有機認證、農業交易、農業金融、農業服務、農業生態、農產品消費,以及農業科創支持與監管等綜合服務。
讓牛羊動起來,讓農業數據在區塊鏈上流通
內蒙古通遼市,是國家綠色玉米標準化生產基地、牛羊肉生產基地和優質乳品生產基地,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推動下迎來了農業產業鏈規?;l展的新高度。
在茫茫草原上,搖曳的植被、流動的牛羊,不僅是大自然的饋贈,也是價值可觀的“動產”資源。
廣電運通結合通遼市的產業狀況,打造了動產融資監管平臺“鏈上云倉”,運用FISCO BCOS區塊鏈、RFID感溫耳標和5G通信等技術,助力廣大農企、農戶享受到普惠金融。
李斌表示,數據是數字經濟時代的第五大生產要素,區塊鏈則是未來保障農業數據可信閉環的關鍵技術。“鏈上云倉”一方面以豬牛羊生物活體、大宗糧食、凍品等動產質押提供金融服務, 以區塊鏈結合物聯網做到農業生產數據的自動化實時采集和可信存儲,另一方面也以農業產業數字化平臺與金融結合為方向,探索在提高農企的生產經營水平同時降低產業與金融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性,助力引金融活水灌溉實體,使鄉村產業健康發展。
同樣基于FISCO BCOS區塊鏈,上海域乎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推出了“數字農業生產管理平臺”、“農業供應鏈管理平臺”、“農產品溯源系統”、“農產品數字營銷平臺”、“農業數據要素流通服務平臺”等多個農業信息化平臺。
在“農業數據要素流通服務平臺”中,農業數據應用于監管、農業金融、農業保險、農業社會服務領域,還可以應用于市場端,實現農業數據要素在多節點中流通。
曹勝虎表示:“數據是數字農業的關鍵,沒有交易場景,沒有多方協同,數據要素就無法充分發揮價值。因此區塊鏈和農業數據要素的結合需要在流通場景中做探索。”
此外,隨著更多數字化技術應用創新不斷落地,可讓年輕人對農業IP和農村項目產生興趣,帶來更多的農業新范式。曹勝虎提到,域乎探索在上海打造國際生態島的元宇宙,將增加沉浸式和3D體驗,讓更多人參與到農業創作中。
關鍵詞: